我没说什么,你也没说什么,但我们都记得那晚风吹过

二十年前,我在网上敲下第一段文字。十二年前,我第一次用手机录音,把它做成一段网络电台。

那时候我没什么远大的目标。我没有想要影响谁,也不觉得自己非要被谁听见。我只是想说点什么。也许是为了对抗一个人太安静的深夜,也许是想把那些说不出口的东西,用别的方式丢进这个世界。

所以就写了,也录了。
然后,就有了一盏小灯,亮着,不知道谁会看到。

说实话,我真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在意这些。世界那么吵,每个人都忙着活着,谁会听一个陌生人在深夜里说话?

但后来,确实有人听见了。

有些人还给了回应。有的是一句话,有的是一张脸,有的是现实生活中碰到我,欲言又止之后轻轻说一句:“你是……我听过你的电台。”

那种感觉很奇妙,不像“被喜欢”,更像“被共鸣”。

我最记得的一次,是在北京的后海。

一个很热闹的夜晚,很多朋友,很多酒,很多音乐。湖边全是彩色的灯,人来人往,有人吵架,有人告白。我们一群人坐在靠湖的小酒吧外面,笑得很用力,喝得很快,像是要把第二天忘掉一样。

那晚在我身边坐着的,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歌手。你一定知道她的名字,我就不说了。她那天很安静。一直坐在那里,没太多表情。偶尔听见别人笑了,她也笑一下,但你知道她并不真的在场。

酒过三巡以后,热闹褪下去了。后海像被关掉了一半的灯。街上的人开始散了,歌声断断续续地飘着,有点像梦要醒了的样子。

我们谁都没说话。风吹过来,有点凉。

然后她突然转过头来,很认真地看着我,说:

“父亲刚去世的那段时间,我每天一遍一遍地听你的电台。是你那些声音,安慰了刚失去父亲的我。”

她说完这句话以后没再说什么,也没流泪。只是轻轻吐出一句话,然后又转回头看着湖面。

那一刻我没有回应。我只是点点头。我知道,我说什么都不太对。我只是知道,我那些文字和声音,在她最疼痛的时候,是有用的。

那就够了。

有时候我也会想,我后来变成了什么样的大人?是不是还保留着当年那个一边录音一边删稿的自己?是不是还会因为某条留言开心一晚上?

而那些听过我声音的人呢?他们是不是还偶尔带上耳机,在出租屋、地铁、陌生城市的夜里听见我?是不是有人已经成了父母?有人在别的国家安顿下来?也有人,在下班后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?

有些陪伴不是靠言语维持的。有时候只是一次播放,一个沉默的“在听”,然后就各自过日子了。

但对我来说,那种不打扰的陪伴,是很真切的存在。

我想,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有时候就是这么微弱。不是大声说出来,而是在你难熬的时候,刚好有一句话、一个声音、一个情绪,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。

表达,是我安顿自己的方式。
听见,是你给我的答案。

我们没见过彼此的样子,但我们确实,在某一段人生里,一起沉默地走过漫长岁月。

我没说什么,你也没说什么,但我们都记得那晚风吹过插图

配图由ChatGPT生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