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

前一天夜里两点过的时候,本来躺在沙发上看书,周围极安静,才让我听到窗外细微的风声。走到窗前往外看去,才发现今年的第一场雪已经覆盖了所有楼房的屋顶。雪反射着不知何处而来的城市灯光,把原本应该昏暗的夜晚变得格外明亮。回想起来,来北京十三年,去过故宫不下十次,却从来没有去过下雪的故宫。起心动念,拿起手机看了下票,大概是因为这雪下得太突然的缘故,竟然还能预约第二天的门票。毫不犹豫立刻预约,第二天醒来也一绝这几个月来的拖延症,立刻打车往故宫奔去。

在车上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年,这才第一次去下雪的故宫。长期重复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确实会让人丧失对生活的感知力,以前下雪的时候只想到今天早高峰又会份外的拥堵,或者周末醒来一看到外面在下雪只想立刻再睡个回笼觉。下雪的故宫,可能只会出现在没有下雪的那些时候的脑海里。

网上的人说,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,故宫一下雪就变成了紫禁城。在现在的我看来多少是有些矫情的。到了东华门,不出意料的故宫还是那个人声鼎沸的故宫,丝毫没有紫禁城的庄严与寂寥。我是去过周一闭馆时的故宫的,那时候整个故宫可能也就二三十人,空荡荡的太和门外广场,静谧的乾隆花园,东西六宫外悠长的通道,走在那样的故宫确实仿佛穿越了时间,面对着六百多年的历史。但下雪的故宫是算不上紫禁城的。所以我在拍照的时候总是把镜头抬高,穿过鼎沸的人群,试图找回一点点的安静。

一个人在故宫里走了七个小时,雪把原本黄色的屋顶染成了白色,搭配着红墙,煞是好看。发现现在几个前朝的大殿都被重新用栏杆隔出好几米的距离,不再像以前可以直接走到大殿的门口。以前好几个开放的区域现在又关闭了。不知是为什么,但多少是有一些遗憾的。却又有一些庆幸,那些地方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让我这样的游客再次踏足,至少我以前曾经站在过那里。

故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至今已经六百零三年,24位皇帝曾经是它的主人。然而这些皇帝最终都没有完全的拥有它。六百年经历了多少战争,灾难,盛世,革命,唯有故宫的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是真正拥有它的。常常喜欢近距离观察那些历史的遗迹,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岁月的悠长与天地的浩渺。人生的一得一失,一念一妄,于时间的长河而言,或许比故宫的一捻尘土来得更为渺小。
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2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3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4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5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6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7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8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9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0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1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2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3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4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5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6
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插图17

“今夜,故宫降雪8毫米”的7个回复

    1. 我是赞成预约的,因为即使现在需要预约,我也觉得故宫的媒体游客太多了。但是我很反对现在要么把游客与建筑隔离得非常远,要么大门紧闭,只能看一个建筑的外观。

    1. 中国现在的建筑是欧美那样的立面建筑,立面建筑虽然实用,可批量化,但是从美学上讲冰冷,充满压迫感,很难与环境相融。中国传统建筑是曲线建筑。它们构建出优美的弧线,打破了建筑本身的方正与体量,呼应山川树木,可以自由布局构造意境,与环境和谐。
      不能说谁优谁劣,因为两种类型的建筑从一开始就朝向了相反的方向发展。只能说立面建筑更适合现代社会,但也正因如此,曲线建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